
-
地 址:新鄉(xiāng)市牧野區(qū)中原路184號
電 話:0373-3809626
手 機:15837331085(周二休息)
聯(lián)系人:楊老師
Q Q:2560401167
郵 箱:2560401167@qq.com
微信公眾賬號:新鄉(xiāng)市心靈港灣
兩個系統(tǒng)下孩子的成長規(guī)律
今天我們講的是孩子成長的第五個階段,也是*后一個階段——青少年期,也叫青春期。又叫做困難期,危險期。為什么這么說呢,因為青春期,也正是孩子的第二個逆反期。我們知道**逆反期是孩子2-4歲這個階段,那么和**逆反期相比,第二逆反期的孩子所要的獨立自主性主要是要求人格獨立,要求社會地位平等,要求精神和行為自主,反抗父母或有關(guān)方的控制。這種內(nèi)在需求和對環(huán)境的要求是發(fā)展性的需要,是必經(jīng)的。所以作為父母,我們想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逆反期,首先要認識和理解逆反期,要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,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矛盾性,正視孩子獨立自主的需求。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時期生命系統(tǒng)的特點。生命系統(tǒng)在這個時候又叫生殖期,也叫作兩性期。這個時期的開始時間,男生約在13歲,女生約在12歲,在這個時期個體的性器官已經(jīng)成熟。生理上與心理上所顯示的特征、兩性差異開始顯著。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,男孩和女孩都開始發(fā)育了,第二性征開始出現(xiàn)。我們知道,兒童期的時候本我是潛伏的,到這個時候本我又出來了,本我的滿足依賴于性,這個性就是我們所說的成年男女之間的性。在青少年期就已經(jīng)出來,也就是12-20歲這個階段。所以,這個時期是接受性教育的*佳時期。弗洛伊德把前幾個性心理發(fā)展階段統(tǒng)稱為自戀期。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孩子更多的是對自己發(fā)生一些興趣,“我是誰,我怎樣”,即使在俄狄浦斯期,男孩想要接近媽媽、女孩想要接近爸爸,那個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本能的階段,如果父母不讓他接近,他也就不接近了,又轉(zhuǎn)回到“自戀”。進入青春期后,兒童逐漸擺脫了心理閉鎖狀態(tài),開始希望了解異性,接觸并愛慕異性,他們開始對異性發(fā)生興趣,兒童心理從“自戀”轉(zhuǎn)向了“異性戀”。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太關(guān)注父母了,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接觸異性了。 我們看這個時候關(guān)于早戀的問題,早戀其實經(jīng)歷了兩個時期,**個是接近異性期:心理反應(yīng)還不穩(wěn)定,男女之間的興趣和愛慕往往不是針對某一個人,沒有專一性和排他性。除了接近異性期,還有兩性初戀期:此時的愛多半是憑直覺,往往被對方的容貌外在氣質(zhì)所吸引,一見鐘情,顯得幼稚單純。我們說,這個時候的孩子,只是對異性發(fā)生了興趣,他會很好奇,比如說,對于性,他也是好奇的,那這個時候他還沒有我真正去談一場戀愛,去結(jié)婚這樣的想法。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關(guān)于早戀的悲劇出來,比如說打胎啊等等。其實在那個時候父母又起到一個特別大的作用。比如說曾有一個個案就是,來訪者是一個特別乖的孩子,他也是在青春期跟異性發(fā)生了關(guān)系,他的描述就是,“那段時間我的爸媽總是吵架,我不想回家,因為一回家他們就總吵,所以我就跟我的男朋友在一起了”這是一種情況,還有就是明明兩個人覺得挺有好感,寫寫情書什么的,然后被父母發(fā)現(xiàn)了,那父母就去找到學(xué)校去拆散這兩個,孩子就想“我本來也沒想跟這個男的有什么,但是我爸媽這個一緊張,我就越想氣他們”,我們說這個階段的孩子,他有一種叛逆的心理,這種叛逆的心理是對父母的,他想擺脫對父母的那種依賴,或者想要離父母遠一點,但是父母又想拽著他不放,所以他只有通過一些行為,讓父母知道我已經(jīng)長大了,那個時候的孩子去發(fā)生一些性行為,多半就是“我成人了,我可以為自己負責(zé),你不要管”,所以我們說,正確的引導(dǎo)特別的重要,這里也包括了性教育。我們說性教育不用太早,*好是在青春期的時候,在青春期的時候,性教育要提上來,然后讓孩子知道性是怎么一回事,滿足他的好奇心,同時呢,性的背后是什么,是愛和責(zé)任,要讓他知道,性的背后是些什么東西。那剩下的事情,你就交給孩子去做就好了。這是我們說,關(guān)于青春期的孩子,我們怎么去看待他的一些事情。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早戀,我們要意識到其實一個孩子早戀,說明這個孩子的心理發(fā)育是正常的,我們從生命系統(tǒng)可以看出來,這時候本我的滿足依賴于性。他對異性產(chǎn)生興趣,他去愛戀一個人是很正常的,不要看見早戀就大驚小怪。那其實如果早戀引導(dǎo)的好,作為父母引導(dǎo)的好,作為老師引導(dǎo)的好,早戀是有一些積極正向的作用的。兩個人在一起學(xué)習(xí),兩個人在一起互相陪伴。學(xué)習(xí)這樣一件枯燥的事情就顯得沒有那么枯燥了,同學(xué)之間互相幫助,這不是挺美好的一件事情嗎。所以關(guān)鍵還是在于引導(dǎo)。我們來看一下弗洛伊德。 弗洛伊德認為很難有人非常順利達到人格發(fā)展的*高階段——生殖階段,因為人們很難順利地、徹底解決早期發(fā)展階段所存在的各種心理矛盾和沖突,而不至于產(chǎn)生停滯和倒退。所以我們說人的心理發(fā)展不容易,連弗洛伊德都認為很難有人非常順利到達這個階段。就是我們在某一個階段一定會有創(chuàng)傷,那青春期是解決兒童心理問題*后的機會。比如說我的孩子在肛欲期1-3歲的時候我不在他身邊沒有好好的陪伴,那青春期是*后的機會,你做好父母,讓孩子好好發(fā)展。那如果在青春期還是沒有解決心理問題呢,那可能以后這個問題就必須通過心理咨詢或者學(xué)心理學(xué)這些方面來去解決了。因為青春期有一個特點,青春期生理上內(nèi)分泌荷爾蒙他的一個發(fā)育使得一個孩子會產(chǎn)生一些心理上的焦慮,一旦焦慮,他就會退行到那個階段,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彌補之前創(chuàng)傷的機會。所以家長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來做心理咨詢,也是比較好的辦法,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,讓孩子逐漸重塑或者彌補之前的不足或者創(chuàng)傷。 這是我們所說的生命系統(tǒng),我們再來看一下社會系統(tǒng)。青少年期的社會系統(tǒng)也特別重要,在青少年期社會環(huán)境變成了:中學(xué)、老師、同學(xué)、朋友、異性朋友,活動范圍從家庭到了學(xué)校和社會。對于父母來說,這就意味著,青春期是真正意義上的分離。就是說,父母需要有一種能力,就是承擔(dān)自己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,成為一個背景的能力。也就是說,作為父母你要清楚,孩子其實從兒童期就開始和父母分離了,他知道他要去到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了,青春期其實是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分離,所以在青春期你的孩子已經(jīng)做好了離開你的準備,那作為父母是不是做好準備了呢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但是由于我們國家的一些文化特點,我們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一點,覺得孩子永遠是我們的孩子,永遠不想放手,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需要放手,這就會出現(xiàn)很多問題。我們?nèi)タ创髮W(xué)生新生入學(xué)的時候,家長們大包小包來送孩子,領(lǐng)著孩子報到,把孩子的床鋪鋪好,水打好,食堂澡堂等等全部打聽清楚,甚至有的家長不放心孩子獨自在外地上學(xué),特地在學(xué)校周圍租房子陪讀。這其實是父母不愿意和孩子分離。在孩子上了大學(xué)以后,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心里特別的難受,覺得自己不像自己了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,父母需要有一種能力,成為孩子背景的一種能力。對于孩子來說,*后你可能只是一個背景。這個說法可能很多家長都無法接受,尤其是那些把孩子和自己捆綁在一起,把孩子看成是自己事業(yè)的那些家長。我們要知道一句話——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,對于父親也是一樣的,到時候就需要退出了,然后作為父母你要去過你的日子,要有自己的生活。這里有一段話給到大家,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。這是龍應(yīng)臺《目送》里的一段話——“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謂父子母女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,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(zhuǎn)彎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:不必追?!边@其實寫出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一種情感,好像我們作為父母,尤其是在青春期以后,就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,然后孩子好像突然長大了,離開了,告訴你不要追我,我已經(jīng)長大了。但是我們作為父母本人,好像還沒有做好準備,去迎接這樣一個分離,這是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去修煉的地方。 我們接著來看發(fā)展任務(wù),兒童到了青年期,生理上已趨成熟,人格的各方面需要重新加以整合——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,這里的同一感的意思就是我自己認為我自己是誰,或者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,以及他在社會中所占的位置;形成自我的同一性,防止同一性混亂。 那么什么叫做同一性呢?我們來看一個人,埃里克森是同一性研究非常卓越的一位心理學(xué)家。埃里克森對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的研究,這和他本人特別有關(guān)系。埃里克森1902年6月15日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,生父在埃里克森誕生之前就棄家出走了,他從小就沒見過他的生父。他三歲時,母親嫁給了一個兒科醫(yī)生。埃里克森在童年時期并不知道那不是他的親生父親。直到他18歲加入美國公民時,才改回了親生父親的姓叫埃里克森。那埃里克森在他的成長中時常出現(xiàn)“同一性危機”:也就是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時常出現(xiàn)一種感覺:無論如何,他不屬于父母親,并幻想能成為“更好的父母”的孩子。因為他的母親和繼父都是猶太人,但是他卻長得身材高大,碧眼金發(fā),沒有猶太人的相貌特點。在學(xué)校,人們說他是猶太人,而在繼父的祖廟里,人們卻叫他為異教徒,因為大家不承認他是猶太人。覺得你是哪兒來的,你長得和我們完全不一樣,他自己也總有這種感覺,為什么我和我爸爸媽媽長得不像?這個就叫同一性。我到底是誰???我是誰的兒子?這就叫同一性危機。所以說埃里克森有這個同一性危機,到了17歲,他終于知道了,“哦,原來我的感覺是對的,我確實不是我繼父的兒子,我的父親是誰誰誰”,走過了這樣一個過程的。所以埃里克森在同一性上有了一定的建樹。 那么我們來看什么叫同一性。同一性**個叫認識你自己:就是對自己的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將來產(chǎn)生一定的內(nèi)在的連續(xù)感。就是我是誰呀,然后別人眼中的我是誰,社會眼中的我又是誰,也就是這三個方面都統(tǒng)一了,你就知道你是誰了,總之呢,同一性是關(guān)于個體是誰、個體的價值以及個體的理想的穩(wěn)定的意識。也就是說自己認為是誰,別人眼中自己是誰,以及社會眼中自己的價值,自己的理想,這樣一種穩(wěn)定的意識,這就是同一性。我們所說青春期孩子為什么那么叛逆,在這個同一性上,他自己都是混亂的,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誰,怎么回事,所以埃里克森提出了“心理延期償付”, 也就是這個階段,我們要讓他的心理有一個較長的發(fā)展期。延期償付是什么意思呢,大學(xué)階段也稱為心理的延付期,也就是說我們說一個人,他發(fā)展到兩性青春期的時候,他就應(yīng)該是回報社會的,但是這個青春期的孩子他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去走到社會上,所以沒有做好準備去回饋社會,奉獻自己,所以這叫心理的延期償付。在這個階段,年輕人將體驗基本上所有嬰兒期的沖突。他必須順利通過這個階段,要去解決這些沖突,確保實現(xiàn)之后的成長任務(wù)。首先他要去擺脫兒童期內(nèi)化的特點,也就是說他要擺脫腦子中的爸爸媽媽的一些形象,他要認識到自己是誰。很多時候我們說我自己是誰,爸爸媽媽認為我是誰,我小的時候是知道的,我在爸爸媽媽眼中是好孩子,我在老師眼中是好學(xué)生。這個時候我要脫離這些爸爸媽媽的印象,我去內(nèi)化我去形成我自己是誰。其次他要經(jīng)歷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創(chuàng)傷的一個能力,這些能力他得去具備,所以我們說這個時候青春期是處理創(chuàng)傷*后的機會,一點也不足為奇,他必須要擁有這樣的能力。第三個就是確定自我認同,我到底是誰。那我們說,青春期十二到二十歲,整整的八年都在做著這樣的一件事情。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階段孩子的品質(zhì)。積極品質(zhì)是忠誠品質(zhì),埃里克森把忠誠定義為:“不顧價值系統(tǒng)的必然矛盾,而堅持自己確認的同一性的能力?!本褪俏抑牢易约菏钦l,不用你說我也知道我自己是誰,那消極品質(zhì)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,同一感混亂,客體我主體我矛盾,客體我就是別人眼中的我,主體我就是我自己認為是什么,“現(xiàn)實的我”和“理想的我”矛盾重重。講到這里大家有沒有覺得青春期太不容易了,他要有很多事情去做,所以我們說青春期叛逆,青春期各種各樣的困難都是有道理的。 *后給大家一首詩,這首詩叫《我十六歲》,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。這首詩就闡述了青春期這樣一個同一性危機,它很好的寫出了那種同一性混亂的感覺,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。“我十六歲,四歲的娃娃管我叫阿姨,四十歲的阿姨管我叫娃娃。老師說,你不穩(wěn)重,像夏季一樣狂熱、煩躁;同學(xué)說,你成熟,像秋天一樣深思熟慮; 媽媽說,你愛消極,像冬季一樣消沉; 朋友說,你有激情,像春季一樣生命力頑強。 于是,我陷入迷茫,我不知道我是怎樣,也不知道我應(yīng)該怎樣。爸爸拍著我的肩膀說,該怎樣就怎樣,你是蹦蹦跳跳的大人,也是長大的娃娃! 你就是你,既是春夏,也是秋冬,因為十六歲才有這彩色的性格。我知道了,十六歲,只屬于我自己一次。 十六歲,只屬于我們,一次!” 新鄉(xiāng)市心靈港心理咨詢中心歡迎您!電話:158373310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