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地 址:新鄉(xiāng)市牧野區(qū)中原路184號
電 話:0373-3809626
手 機:15837331085(周二休息)
聯(lián)系人:楊老師
Q Q:2560401167
郵 箱:2560401167@qq.com
微信公眾賬號:新鄉(xiāng)市心靈港灣
《黑天鵝》電影賞析
這部影片的女主人公叫做Nina,Nina是一個追求極致**的舞蹈演員,對于演繹白天鵝她完全是本色出演,但是要塑造邪惡的黑天鵝,對她來說確實極大的挑戰(zhàn),為了能同樣**的表現(xiàn)出她并不擅長的黑天鵝魅力,她既釋放天性,又違背天性,讓自我的極善和極惡激烈廝殺,在*后的表演中,她化身為黑天鵝,妖冶絕倫,艷光四射,無可挑剔,雖然出現(xiàn)了幻覺等精神病癥狀,從而傷害了自己,但是*終她卻找到了自己,從“sweet girl”成長了起來。
這個影片里的黑天鵝是無處不在,Nina的媽媽、Lily、Beth、Thomas對Nina來說都是黑天鵝,首先媽媽本來也是一個舞蹈演員,但是由于出現(xiàn)了Nina這個“意外”才放棄了自己的舞蹈事業(yè),所以媽媽是怨恨的;媽媽把自己未完成的舞蹈夢寄托在Nina身上,將她打造成“白天鵝”,永遠當成一個小女孩來寵,這里媽媽是愛著Nina的;媽媽在Nina得到角色后,不僅買了舞蹈演員的食物禁忌---奶油蛋糕,并且對于Nina的拒絕有過激的反應,在這里面媽媽對Nina是有嫉妒的。正是由于媽媽對Nina有著這么多復雜的感情,導致了媽媽對于Nina有著病態(tài)的控制欲,把Nina一直當作“little girl”,將房間布置的粉嫩粉嫩,放著許多小女孩的玩偶;不允許晚回家、不讓朋友進家門,導致Nina從一開始到*后一直是形單影只;不允許發(fā)生性關系,使Nina一直處于小女孩的狀態(tài)。在Nina的成長過程中,她丟棄了不屬于28歲的自己的玩偶;和lily去夜店,嗑藥;幻想和兩位男性發(fā)生性關系,從而演繹了由小女孩蛻變到女人的過程。
Lily是天生的黑天鵝,Nina對于這樣性感,對男人具有誘惑的Lily是羨慕的,甚至以她為性幻想對象,但同時也有嫉妒的、恐慌的,在正式表演中,由于表演白天鵝的過程中失誤,之后NIna便又開始出現(xiàn)幻覺,與假想出來的Lily廝打,甚至拿著玻璃碎片扎向對方,同時Nina身體中的白天鵝也被殺掉了,完全釋放出了黑天鵝。
Beth是Nina的偶像,所以她會去偷Beth的東西,渴望成為Beth,在感受到Lily的威脅時,她跑去見Beth,把自己偷的東西還回去了,這是她感受到了被掠奪的痛苦,并且由于自己的本性是善良的,所以內心受到了譴責,于是在幻想中Beth拿刀扎自己的臉時,到*后忽然變成了她自己的臉,*后落荒而逃。
Thoms的角色,從精神分析學上講,部分起到一個精神分析師的功能,代表著“父親”,引導著Nina一步一步離開母親,雖然過程是殘酷的,但是確實使Nina成長了起來。Nina對Thoms是愛慕的,以至于看到Lily和Thoms親熱時而抓狂,這也促使了她黑天鵝的出現(xiàn)。
在影片中,翅膀也是一條線,回顧整個影片,Nina的每一次撓背都是想要反抗,都是“黑天鵝”想要出現(xiàn),但是卻一次一次被媽媽阻止,在中間有個場面是Nina從后背拔出了一個東西,這個其實就是翅膀,由于受到自己內心“白天鵝”的譴責,所以要阻止“黑天鵝”的出現(xiàn),但是到*后**變成“黑天鵝”的時候,在Nina 的感覺中,就是長出了翅膀。在精神分析學上講,這里的翅膀其實就是Nina被壓抑的另一面自我,是不被mom所接受的另一邊的自我,同時也是不被社會所認可的。但是只有另一面自我被表現(xiàn)出來,被接受,被認可,才算是有一個完整的人格。
看完整個影片,感覺就是看了一個小女孩成長的歷程,在*后小女孩成長了,媽媽同時也成長了。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,就像Nina由于過度追求**,*后導致自己出現(xiàn)幻覺、被害妄想癥等精神病癥狀,但是她是真正的長大了。因為成長本來就是一種冒險。
這次是在楊玉霞老師的帶領下于11月14號在心靈港灣進行的2020年第1次電影賞析,參加的有心理咨詢師和一些關注心理方面的朋友們,人員分別是:楊玉霞老師、王蘭老師、張女士、劉先生、張女士、展展、婷婷、梁先生、阿珍 。(沒有先后順序)每個老師都發(fā)表了自己的不同見解。
劉先生:在芭蕾舞團里,之前的天鵝皇后被迫退役,導演再次挑選Nina成為下一任的天鵝皇后。導演發(fā)現(xiàn)Nina美中不足的地方,希望她向**轉變,便引導她。Nina本人是很抗拒的,但是她又很喜歡這個角色,為了演好這個角色,她逼迫自己改變。由于壓力太大,導致人格分裂出現(xiàn)幻覺??赐赀@個電影,引起了我的反思:人生在世,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,我們要如何健康的演繹各種角色呢?
張女士A:我想到了藝術來源于生活。是因為女孩的生活經歷不夠嗎,所以才不能演繹好這個角色。*后角色演好了,姑娘本人卻毀了。
張女士B:我覺得劇中有幾名關鍵人物。首先是女主的母親,女主生活的是一個單親家庭,生活中沒有父親的角色。前任天鵝皇后退役,使女主聯(lián)想到將來的自己,然而要演繹好黑天鵝,女主就必須要改變自己,發(fā)掘自己本來沒有表現(xiàn)出來的一面。母親一直暗示Nina是個乖女孩,壓抑了她本來真實的自己。劇中還出現(xiàn)了很多自殘行為的幻覺,女主因為壓力過大,幻想與Lily搏斗,放下過往的自己。
王老師:若把這個電影看成一個成長題材的話,白天鵝代表善,黑天鵝則代表惡。Nina是白天鵝,但角色要求她能同時演繹白天鵝和黑天鵝。我的感悟主要就是人都會有善惡兩面,但困難的是我們如何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表達出來,如何整合好善惡兩面,維持一個平衡?
婷婷:Nina完全融入到白天鵝的角色里,但是她在黑天鵝的演繹中缺少某些東西,需要去適應。但是他們表演舞臺劇是有時間限制的,要求她要在短時間內肩負自己。
楊老師:從臨床癥狀學角度出發(fā)分析Nina,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:一是她有強迫癥,在影片中她反復抓自己的后背,幻想撕自己手上的皮,并且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。媽媽談到女兒在4年前就開始有類似情況。在Nina的成長過程中,媽媽一直將她視為小女孩對待,母親的打壓,使她不能成為真實的自己。二是出現(xiàn)幻覺,這個情況是在Nina成為天鵝皇后之后出現(xiàn)的。在影片中她幻想畫室中畫上的人物在呼叫“Sweet girl”;幻想與兩位男士發(fā)生性關系;幻想與Lily廝打,甚至拿著玻璃碎片扎向對方等。從一個小女孩成長的角度分析,Nina追求**的背后隱藏著它情感上缺失,在新角色和導演的引誘下,通過攻擊、傷害自己白天鵝的部分,**地演繹了黑天鵝的特質。她既是白天鵝,又是黑天鵝,兩個人格在意識層面沒有情感上的連接。這樣的分裂防御機制幫她整合了角色的扮演,演出非常成功。在舞臺的*后,她告別觀眾,告別媽媽,告別過去的自己;在影片結束,她倒下去的那一刻,她感受到了**,至于現(xiàn)實中的她有沒有活下來,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想象空間。
聽完老師們的見解,頓時開朗。觀影時的迷惑、疑問統(tǒng)統(tǒng)一掃而光。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健康的環(huán)境。在大多數(shù)父母的眼中,孩子都是其生命的一部分,他們往往希望自己未完成的夙愿能夠讓孩子來替自己完成,希望子女是自己理想和生命再來一次的機會。可事實上,孩子自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經不僅是母親身上的一塊肉了,而是一個有思想、有靈魂的人,如果你強加給孩子太多你自己的東西,那就是自私。所以,請留給你們的孩子自由的空間,讓他們沒有遺憾地長大,也為其營造一些自由思考的機會,幫助其健康成長。
新鄉(xiāng)市心靈港灣心理咨詢中心歡迎您!聯(lián)系電話:15837331085